张红
(资料图片)
2023年6月25日,时值盛夏,在确山县盘龙街道西郊一处院落,不大的院子里花草葱郁,绿意盎然。院子北部一楼,现年86岁的退伍军人、退休干部张富启和他的老伴儿赵桂荣,正给来访者讲述他们的经历。
赵桂荣(前一)给来访者介绍她入藏随军的地点和前往路线。
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国内,张富启所在的部队都是在山区、丛林深处作战。1956年,张富启18岁。那年,张富启从确山报名参军去了朝鲜,当时朝鲜战场大规模的战役已经结束,他们去后打了些“小仗”,后在当地驻军,1958年回国。从1958年至1962年间,张富启所在部队在甘肃、青海、西藏剿匪平叛。
“有些战友没能走到西藏战场。”张富启回忆。从甘肃兰州去往西藏的路上,走到唐古拉山,一些战士不适应当地气候出现了高原反应,有的等不及抢救就牺牲在了车上或附近的兵站里。
在西藏,土匪藏在一道道山沟里。“首长命令我们插进去,消灭横行霸道的土匪。”张富启说,他们像一把把尖刀,插进一道道山沟。“那时一个月没到我就穿坏了3套新棉衣。我们穿好厚棉衣,两腿用羊皮包住,半躺在山坡上,两腿一夹,从高处‘嗖’一下滑到土匪面前,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土匪们惊问:‘你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?’”。
“有的土匪连望远镜都没有,我们是正规军,装备好,经验丰富。”大多数剿匪的战斗打得很顺利,但有的战役里张富启所在部队牺牲的人也不少。“一次在攻打一伙土匪的时候,土匪占据一座建在地势较高处的寺庙,用石头和木料往下滚,我们的人久攻不下。后中央派飞机去轰炸,我们才冲上去。上去后遍寻不见土匪,后来在一个神像后面发现了一个地道,土匪顺着地道跑出去3000多人,我们追上去一阵痛击。”
张富启介绍他早年从军经历。
1962年底,张富启随部队从西藏转战中印边境,参加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。在那里,张富启右腿小腿部位被敌人的子弹穿透了。“只觉右腿一沉,也不知道受伤了,当时天冷,穿得又厚。”厚棉裤里的棉花被子弹带出长长一截,张富启才发现自己受伤了,随之痛感也通过神经传递开来。受伤的张富启被战友们抬着撤离。“我们沿着山沟走,山上不远就是敌人。战友们小心翼翼地抬着我,我机枪上膛,要是敌人发现了,好随时反击。”
当张富启第一次和后来成为伴侣的赵桂荣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,赵桂荣听得心惊肉跳。
1963年,张富启伤愈后随部队到西藏驻守。同年夏,张富启回到确山县普会寺的家里探亲,顺便去留庄看望自己的战友。听说他还没找对象,战友就热心地为他张罗,把村里最有文化的赵桂荣带到了他跟前。
当地媒体采访张富启。
19岁的赵桂荣当时是驻马店师范学校的学生,五年制的师范学校,她还差一年就毕业了。时值学校放暑假,赵桂荣在家休假。跟着同村的张富启的战友来到他家,赵桂荣见到了身着军装的张富启。当年的张富启,年轻、沉稳、英姿飒爽,虽然话不多,但亲切和善。赵桂荣爱上了这个从战场上回来的英雄,不久两人就结婚了。张富启探亲假结束要回西藏,赵桂荣跟了去,一来舍不得新婚的张富启,二来想看看久负盛名的西藏风景。
“我就去看看,过几天就回来了。”赵桂荣这样跟家人说。
“西藏风景是怪美,谁知去了就回不来了。谁知道那时候好去不好走啊。”说起那段经历,赵桂荣有点儿哭笑不得,“那时去需要‘通行证’,想离开,‘通行证’办不来,不批。”
兵团驻守边疆,当时战乱分子不时袭扰附近的藏族群众和驻军。出于安全考虑,兵团对驻军及军属作出规定。“不能单独外出,要结伴而行。”赵桂荣回忆。赵桂荣只得提前结束学业,随丈夫在西藏驻扎下来,这一驻就是近20年。
张富启夫妇给来访者介绍当年的情况。
兵团在西藏驻守边疆,开荒种地,发展生产。张富启在兵团管后勤,赵桂荣在兵团当过售货员、伙食管理员和教师。从家乡平原地带来到西藏山区,且初开始条件艰苦,赵桂荣克服了最初的想家和不适应,在西藏安顿下来。在兵团服务社当售货员的时候,赵桂荣不懂藏语,藏族群众来买东西,她没法给人沟通,就跟懂藏语的请教,把商品的藏语音译写在本子上放在手边,给藏族群众交流的时候参考用。
1981年,二人响应中央号召,向部队打报告回原籍,张富启被安置到确山县任店粮管所,赵桂荣来到了任店财政所工作,直至退休。
赵桂荣整理丈夫的纪念章。
“回来后我开始是在商业局‘食品上’,第三次人口普查,我被抽调到乡里帮忙,后来他们相中我了,就把我调到乡财政所了。”赵桂荣说,“那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我,我可出名了!”
性格爽朗的赵桂荣,说起这些年的经历,有时会笑出声来。张富启却说自己“文化程度不高,有时连自己的经历都说不好”。赵桂荣说那是他年少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上的缘故。“他爹时不时不让上了,喊他放牛去,忙完了才让上学。”赵桂荣补充道。
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她心中的英雄。把张富启胸前的纪念章理一理,看着神采奕奕的张富启,赵桂荣笑了。
标签: